十载渊源 心心相连
在2015年瑞得福国际学校创立之初,瑞得福国际学校校董张望兰女士与“非常学堂”林青院长的相遇,点燃了公益之路的第一盏灯。特殊儿童家长不离不弃的坚守、林青院长睿智博爱的胸怀,深深触动了张望兰女士。她开始思考:如何让国际学校的学子在学术之外,成长为有温度、有担当的世界公民?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用更广泛的途径,感召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自此,一场延续十年的陪学公益行动便悄然启程……
从课堂到社会——公益成为“第二课堂”
瑞得福国际学校自2015年创立以来,全校师生一直践行对“非常学堂特殊儿童关爱中心”的陪学公益。

非常学堂陪学公益
在瑞得福,公益不是一时的活动,而是一种持续生长的力量。学校定期组织“非常学堂”陪学公益项目,由学生自愿报名,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特殊儿童的世界,成为他们的“小老师”。
每一次陪伴,都是一次双向的照亮。瑞得福学子以耐心为桥,以微笑为语,在亲密互动中与孩子们建立信任。他们不仅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在付出中看见自己成长的轨迹——社会责任感的种子,正悄然于心间生根发芽。
真正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而在这里,爱与成长,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旅程。
同学有话说
10C Kristine 康雅琦

这次参与“非常学堂”的义工活动,让我对这群特殊的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特殊儿童在我心中似乎总是与智力障碍紧密相连,仿佛被贴上了固定的标签。但这次接触后,我才发现这种认知是多么狭隘。我带的那位特殊的孩子,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动手能力,她会认真地完成手工,也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她的眼神里有对世界的好奇,笑容里有对生活的热爱。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唐氏儿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理解和尊重,以及一个公平的机会去展现自己。
9A Joyce 王馨语

说实话我感觉第一次看到这群小孩的时候,我的心一直在扑通扑通的跳,可能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他们也可能是有点胆怯吧,后面还是硬着头皮上了。我和另外一个朋友一组共同陪伴一个小男孩,他也是一个很有思考的小朋友,虽然不会说很多话,但是会用肢体语言强烈表达自己的心情。熟悉了一会儿,我干脆就把他们当很小很小的小孩子来看,这样一来他们其实也没有那么与众不同。这个小男生也会笑也会调皮,但是途中他坐我前面的时候仰头把口水吐我脸上了(虽然这个动作算高难度吧哈哈)我当时真的懵了,我其实特别生气和委屈,我出了教室去洗手间的时候看到门口的家长们疲倦的身影,我突然生不起气了,甚至有点心疼。他们生下来就这样,明明那么聪明却被身体束缚,而且仔细想了想毕竟他也只是小朋友,而且生病了,况且他肯定也不知道是错的,不然他大概率不会那么做吧。我既然来就是帮助他的,那就要尽我自己的责任。回去的时候看到他一个人踩在桌子上回答问题,我非常担心他的安全,马上把他抱下来。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社会上有很多特殊的群体和他们的处境,同时也十分理解他们的家长,这些孩子很特别,既然来到世界上,就希望他们能做自己世界的太阳。
9A Mira 朱思淇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非常学堂的活动。既是初次体验,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义工工时,也是一次自我提升。我对于照顾小孩子这方面不是特别擅长,所以刚开始有点困难、不知所措,后面也慢慢适应了一些,可能因为我和shirley带的这个孩子比较特殊,全程她的家长都在她身边,感觉这次没有帮上特别大的忙,所以下次参加非常学堂的活动我会更加积极一些!
9A Jonas 张桐赫

我的“非常学堂”志愿手记
周六踏进深圳儿童医院“非常学堂”时,我心里还有点没底——平时跟小朋友打交道不多,尤其面对生病的孩子,总怕自己照顾得不周到。可推开教室门,孩子们好奇又热情的目光,一下子让我紧张的心情松了下来。
刚坐下,几个孩子就拉着我去拼积木。他们早有主意,有的说要搭“太空基地”,有的想建“会治病的机器人”。我跟着他们一起找零件,偶尔帮着扶稳搭高的积木,每当一块积木找准位置,他们就会兴奋地拍下手喊“又成功啦!”。有个孩子特意把最特别的“火箭头”积木留给我,让我负责“封顶”,看着我们一起搭好的“基地”,他笑着说“哥哥,咱们的基地最厉害!”。
玩完积木,老师组织做手指操,我跟着一起学。动作不算复杂,但要跟上节奏还得练几遍。有个小朋友耐心地拉着我的手,一步一步教我:“先这样弯手指,再这样张开,像开花一样!”。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做,手指上下翻飞,偶尔有人做错动作,大家就笑着互相纠正,教室里满是轻快的笑声,一点都没有压抑的感觉。
最后我们玩起了“猜图片”的游戏,我拿着卡片让孩子们猜上面画的是什么。有的图片很直观,他们一眼就喊出答案;遇到有点难的,比如画着“显微镜”的卡片,他们就凑在一起小声讨论,还会问我“哥哥,这个是不是看小虫子的呀?”。每当他们猜对,我就竖起大拇指夸他们“真厉害”,看着他们眼里的光,我也跟着觉得特别开心。
这次志愿经历让我特别难忘。
9A Charles 初葆琦

周六踏进非常学堂,原以为会撞见一片沉寂,却被孩子们眼里的光撞了满怀——那目光像蒙尘却依旧透亮的星星,哪怕被命运裹上一层薄霜,也藏不住对世界的好奇。
有个孩子蜷曲的手指像初春刚抽芽的枝丫,带着倔强的力道攥紧彩笔,在纸上一点点晕开太阳的金黄,那抹色彩像极了他不肯低头的生命力;另一个孩子贴着老师的掌心练习发音,每一次卡顿都像小树苗在风里摇晃,可当“你好”两个字清晰落下时,他的笑容比窗外的阳光更耀眼。
离开时,一只小手轻轻勾住我的衣角,那触感像一团软乎乎的棉花,悄悄揉暖了我的心。原来这些孩子从不是“特殊的存在”,他们只是带着慢一点的脚步,捧着最纯粹的热爱,在自己的世界里认真生长。
9A Linda 潘楚凝

踏入非常学堂,没有常见课堂的正常氛围,有的孩子安静的坐在窗边看着自己的妈妈,有的孩子满教室乱跑,有的孩子大喊大叫。这里的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感知节奏,他们对外界的回应不遵循常规的模式,却带着一种纯粹的本真。
陪课过程中,我们做得更多的是默默的陪伴与温和的回应。我们不必追求复杂的互动,也不需要他们说出来回答我们的每一句话,一个轻柔的动作,一句耐心的话语,就能搭建起我们与他们沟通的桥梁。他们都有一个自己秘密的小世界,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尊重和理解去慢慢靠近,而非用既定标准去衡量,他们都很聪明,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只是去陪伴和引导。
离开时,我的心里满是触动。这些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顽强的生长,也让我明白,每一种生命形态都值得被接纳,每一份与众不同都该被温柔守护。他们都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有朝一日他们终会长出新的翅膀,飞向更远的地方,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9A Shirley 施沐岚

走进这所以爱为名的特殊教室,没有整齐的课桌队列,也没有清脆的齐声应答,有的孩子攥着熟悉的玩偶静静坐着,有的孩子围着角落的绘本轻轻转圈,有些孩子躺在沙发上睡觉,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踩着自己的节拍感知世界,他们的回应或许不按常理,却藏着最直白的真诚。陪在他们身边时,我很少刻意引导,更多是蹲下身跟着他们的目光看绘本,在他们哼起不成调的旋律时轻轻和着,在他们愿意分享玩具时慢慢接过 —— 这些简单的瞬间,就是我们之间最珍贵的沟通。离开时,心里满是柔软的触动,这些孩子从不是 “特殊” 的标签,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长的小生命,也让我懂得,真正的陪伴从不是用标准去要求,而是用尊重去接纳每一份不同,守护他们眼里独有的、亮晶晶的世界。
9B Eddie 张棣

站在非常宣堂教室门口的那一刻,我自我以为自己是来付出的,直到看见孩子们的眼睛才明白这场相遇是双向的温暖馈赠。
我遇到的小男孩因为治疗手臂,活动还不太灵活;当我拿出拼图游戏时,他眼里闪过一丝期待,却又悄悄把胳膊往后缩了缩。“我们一起试试好不好”我轻声问,他犹豫着伸出手,我慢慢的握住他的手臂,他的手掌小小的、暖暖的,指尖还带着一点治疗后未退的薄茧。我没有着急帮他摆拼图,而是跟着他的节奏先一起把拼图案块颜色分类,再握着他的手一点一点调整角度,对准卡槽。起初他的动作还有点僵硬,可当第一块拼图拼好时,他突然冲我笑,眼里亮的像有星星。
在那几十分钟里,我们拼完的不只是一副拼图,更像是搭起了一座小小的桥;我握着他的手帮他调整动作时,能清晰感受到他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而他每一次用力回握我的指尖,都像在告诉我:这份陪伴不是单向的帮助,而是我们一起完成的小挑战!一开始他把拼好的拼图小心收好,说要带给他的妈妈看,几个小时的志愿时光很短,短到来不及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但这份触动很长,长到让我重新理解陪伴的意义!原来志愿者不是拯救者,而是同行者;我们递出的不仅是一本书一支笔,更是一份已不是一个人的安心。离开时,那个孩子拉着我的衣角说下次还来吗?我用力点头!未来我还会回到这里。因为我知道,在非常学堂的每一次停留都是在为这些小勇士的梦想多添一份温暖的力量。
世界文化慈善嘉年华
自2019年起,瑞得福将公益与全球文化融合,打造年度公益盛事“世界文化慈善嘉年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策划义卖,所得善款全额捐赠非常学堂。 至2025年,单届活动筹款金额已达约15.2万元,累计善款逾58.6万元,持续资助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与康复活动。

社区服务融入毕业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瑞得福自2015年创立之时,就将“Service Hours(社区服务小时数)”作为毕业要求之一。引导学生从“为毕业积分”转向“为公益赋能”。
学生通过环保项目、乡村课堂、教育展会服务等校内外公益活动实践,自身的公益热忱和社会责任感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在行动中锤炼社会责任感、拓展社会视野、也增强了社会行动能力。许多学生毕业后仍持续参与公益,让爱心火炬代代相传。
重塑教育价值——公益如何重塑教育价值?
双向滋养——被改变的不仅是特殊儿童
• 特殊儿童:从怯懦到自信登台表演,各大活动上非常学堂小朋友们的进步让全场动容;如今的非常学堂: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顺利毕业,正常学习、生活,步入社会。
• 瑞得福学子:十年间,从“完成任务”到主动创立“E教无类支教社”,为广西小甘村儿童提供远程英语辅导,并共建图书馆(藏书从300本增至1000本)。
教育本质的回归
瑞得福的公益实践印证了其核心理念: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对责任的唤醒。
当学生为义卖设计海报、陪同特殊儿童学习时,他们已在实践中掌握沟通、协作与创新——这些超越课本的能力,正是未来领袖的核心素养。
未来公益之路——公益是永不停歇的旅程
十年坚持
瑞得福将公益深植于基因:
• 从深圳特区到广西山村,学生足迹遍布需要帮助的角落;
• 从校训墙到国际舞台,“责任”二字成为学子行走世界的底色。
正如瑞得福学子所言:“公益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是与另一个生命共同成长。” 未来,瑞得福将继续以教育为舟、以公益为桨,载着更多学子驶向更有温度的未来!
- “我的搭子不太一样”|瑞得福学子的非常周末
- 法修散打之RDF版本,与夏威夷衬衫日很适配!
- 在学校吃着月饼唱着K,换个古装走场秀,瑞得福的中秋节氛围是怎样的!
- 瑞得福国际学校VEX战队一举包揽2025亚洲机器人大赛深圳赛区冠、亚、季军!
- 硬碰硬!瑞得福校学生排球队男女双胜,友谊赛热血收官!
- 瑞得福2025社团招新夜高能来袭,快来寻找你的热爱吧!
- 深圳瑞得福学校2025秋季开学拓展活动,迎风破浪开启新学期!
- 拾声·公益之炬 | 瑞得福第五届【广西公益乡村课堂】:当瑞得福学子的星光点亮小甘村的黎明
- 拾光·山海回响|《深圳瑞得福国际学校开学典礼暨十周年庆典》盛大举行!
- 砺十年,劲未来——瑞得福学校2025-2026学年开学典礼暨十周年校庆盛典
- 拾迹·科创印迹|瑞得福科创中心:那是我们的来时路
- 学神引路:青年导师斯坦福博士陈晟的美国夏令营之与精英教育初体验
- TEDx RDFIS Youth 2025 | 瑞得福AP心理学老师Arsene Keruburundi带来分享
- 教育向未来丨瑞得福教师开启AI赋能之旅,与科技共成长!
- 瑞得福父亲节限定!“老爸好袜塞”暖心上线,祝所有父亲节日快乐!
- 2025瑞得福第十届科技文化艺术博览会,同学们将奇思妙想与学科课堂相结合,创造出精彩的学科作品与艺术呈现!
- “声”入佳境,“音”你开麦!速来观看2025年瑞得福英语配音大赛现场!
- 生命与希望的新生|深圳瑞得福学校2025届毕业典礼盛大举行
- 2025瑞得福学校毕业周 | 青春作序,未来为章,祝2025届毕业生们前程似锦!
- 2025毕业季MV《RDF的故事》献给瑞得福学校的毕业生们,祝大家前程似锦,毕业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