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行的教育家孔夫子就表明了“学而不已,阖棺为止”的学习态度,到现在,“终身学习”理念依然是教育工作者坚守的道德原则。瑞得福老师们的厦门6Q之旅,虚怀学习先进、有益的教育方法,即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此次一行,也可谓满载而归。
在培训会上,“积极聆听”的亲子沟通方法是讨论的焦点之一。“沟通”已然是一个不朽的话题,关于沟通方法的研究比比皆是,但刘中良老师的分享着实让听者耳目一新。他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短短三天的课程里,分享了数以十计的成功案例,正因方法有了着陆点,落到了实处,更多地引起了父母/老师的共鸣与思考。
6Q体系认为,“积极聆听”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第一步。那如何去聆听?聆听什么?才能达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且先看看“听“字的繁体写法,“十目一心耳为王”即为“聽”,聆听的智慧就隐藏其中。
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平静坐下并听孩子娓娓说来。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为正面,交谈事半功倍;处理为负面,结果适得其反。例如,当孩子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数学考了59分,一种父母是破口大骂孩子一顿;另一种父母是先鼓励孩子的坦诚,了解考试失利的原因和想法。哪一种父母的行为更能引导孩子吸取教训,认真对待下一次考试呢?当孩子愿意分享或倾诉的时候,先给予赞赏,平复彼此心情,听取事实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父母都很爱孩子,但总是爱在心口难开,一开口又担心会说错。这个时候,一个温柔的眼神会比语言更有力量。在交谈中,注视孩子眼神,既能时刻感受对方的情绪,也是对孩子开口的一种鼓励。眼神交流和点头、微笑、蹙额等肢体动作的运用,能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说话,他会更加安心。
大国之间的交流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家庭交流亦然。当然,接受、理解孩子的想法并不是指全盘接受,而是在真诚沟通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当孩子的想法是积极、正确的,父母应及时鼓励;若是消极的,用引导代替责备。“求同存异”的沟通,可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求知兴趣,孩子更独立有主见。
平等是任何关系的建立基础,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不应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姿态。,尊重是由内而外生发,可以在沟通中体现。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可能会听从,会孝顺,但心里未必认同,也不一定会发自内心的尊重。无论何种关系,尊重都是双向的,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
“积极聆听”让沟通有了桥梁,让有声的爱得以绽放。父母总想用最好的方式表达爱,最好的方式不是通过锦衣玉食,也不是通过千般溺爱,而是父母的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或老师,首先要做一个乐于“积极聆听”的人,通过耳濡目染的力量,孩子也一定能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文:范琼云Teresa

- 2022毕业典礼丨优秀毕业生李滢:以成年人的身份开启新的征程
- 瑞得福CPR心肺复苏演练丨这些救命的知识你要掌握
- 包罗万象·玩转学术|瑞得福国际学校2022学术万花筒活动
- 2022毕业典礼丨执行校长Mona张望兰:这个世界,不久就会是你们的
- 2022毕业典礼丨校长Stephen R. Pellerine致辞:你自己打造的钥匙
- 以梦为马,一路追光丨深圳瑞得福国际学校2022届毕业典礼
- 携手慈善,爱满人间丨瑞得福第三届世界文化慈善嘉年华圆满落幕!
- 少年志,运动欢乐无极限!RDFIS 2021秋趣味运动会欢乐上演
- 走进食堂后厨·守护食品安全 | RDF食堂提升社参观记
- 温暖每一朵花儿| RDF瑞得福义工小分队周末活动
- 2021 RDF INTERNATIONAL SCHOOL Halloween Special
- New Start of the Year of 2021-2022丨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
- 教育的融合丨RDFIS教职工新学年开学培训(2)
- 爱的语言丨RDFIS教职工新学年开学培训
- 2021届优秀毕业生演讲丨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Linda Anderson
- 2021届优秀毕业生演讲丨棱角让我们与众不同--鲍思逸Cindy
- 致2021年毕业的女士们、先生们丨校长Leland Anderson致辞
- 慈善之光,闪耀大鹏丨RDFIS 第二届世界文化慈善嘉年华完美落幕
- 用光影记录世间至美丨祝贺瑞得福首届摄影大赛圆满落幕
- 儿童医院送爱心丨瑞得福义工小分队周末活动纪实